近两个月永宝网,大国核博弈的新闻频频登上全球新闻头条,反映出了一种让人担忧的趋势......
8月1日,特朗普在“真相社交”发文表示,已下令将两艘核潜艇部署至相应区域,以回应俄罗斯联邦安全委员会副主席梅德韦杰夫的言论。
不久前,美国还宣布重新在英国领土上部署核武器,数枚B61-12型核弹被转移到位于萨福克郡的英国皇家空军莱肯希思基地,意在为英国和欧洲提供更加强大的核保护。
与此同时,俄罗斯的涉核动作也是接连不断。
7月24日,俄罗斯总统普京专程赴俄西北部阿尔汉格尔斯克州视察“波扎尔斯基大公”号核潜艇,并在核潜艇正式入列俄海军仪式上发表讲话,称建造战略导弹潜艇是俄罗斯的优先事项。
一天后,俄罗斯北方舰队、太平洋舰队和波罗的海舰队举行代号为“七月风暴”的大规模海上演习,北方舰队专门出动“奥廖尔”号核潜艇,在巴伦支海海域进行专项演训,进一步检验俄罗斯核武器打击能力。
随着美俄核博弈愈演愈烈,全球“核均势”正在加速松动。
7月24日,普京出席“波扎尔斯基大公”号核潜艇的入列仪式。
美俄核博弈冲击全球战略稳定。
随着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,美俄核博弈动作不断,严重冲击了全球战略稳定。
美俄竞相升级核威慑能力。
2014年“克里米亚事件”发生后,美俄之间有限的核信任彻底破裂,美国将俄罗斯定义为“修正主义国家”,而俄罗斯则视美国为“霸权扩张者”。
随着核武技术不断迭代发展,美俄双方在高超音速武器、反导系统等领域陷入“技术代差焦虑”:如果一方认为另一方可能通过技术研发,彻底实现核武代差优势,便会倾向于“先下手为强”,对对方核武库进行毁灭性打击。
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报告显示永宝网,目前,美俄双方正以“技术代差”的名义展开极端核军备竞赛,双方在新型运载平台研发和核技术突破的“赛道”上开展全面竞争。
美国加速推进核力量现代化,B-21隐形轰炸机具备穿透反导系统的隐身能力,AGM-181远程核巡航导弹射程超1.2万公里。
B-21隐形轰炸机。
俄罗斯则依托“核动力巡航导弹”和“波塞冬”核动力鱼雷,试图抵消美国反导系统的优势。
此外,核议题在美俄国内政治中被高度工具化。
美国两党为争夺“强硬形象”,在核军费预算上竞相加码,2025年美军核威慑预算高达490亿美元。
而俄罗斯则将“核力量现代化”作为凝聚民族信心的“国家工程”,普京称“核盾牌是俄罗斯主权的保障”。
在“政治正确”的绑架下,美俄双方任何的核妥协都可能被视为“软弱”,导致双方在谈判中陷入“要价—拒绝—对抗”的恶性循环,给世界核秩序带来新变数。
美俄战略误判风险加剧。
随着核博弈愈演愈烈,美俄间战略误判的概率大幅增加。
2024年美军“民兵-3”洲际导弹试射时,俄罗斯误判为“核攻击前兆”,一度启动核力量战备值班。
陆基发射井中的美军“民兵-3”洲际导弹。
而更危险的是永宝网,“有限核战争”理论正从学术讨论变为政策选项。
美国战略司令部2024年发布的《核威慑指南》首次提出“在特定场景下使用低当量核武器”,俄罗斯则回应“任何核使用都将导致全面核反击”。
全球“核均势”正在加速松动。
随着美俄核博弈的升级,全球“核均势”出现明显松动,核扩散风险加剧,日益成为影响世界和平与稳定的最重要因素之一。
世界范围内的核武装加速推进。
随着美俄全球博弈深入推进,双方分别建立“核共享机制”,在各自势力范围加速核武装,欧洲、亚太、中东等热点地区正成为核博弈的新战场。
欧洲方向上,俄罗斯将乌克兰视为其战略缓冲地带,认为乌克兰加入北约将直接威胁其国家安全,打破东欧地区军事力量平衡。
为了阻止北约东扩,俄罗斯不仅发动特别军事行动,还多次暗示“可能使用核武器”。
而美国也在对乌军援中屡屡突破红线,2023年还通过《租借法案》向乌提供贫铀弹。这种“代理人战争+核威慑”的组合,加剧了爆发核战争的风险。
亚太方向上,北约通过“延伸威慑”机制,将核扩散风险推向亚太。
2024年美英澳(AUKUS)协议升级,美国首次明确“可能向澳大利亚出售战术核潜艇技术”。前北约秘书长斯托尔滕贝格曾称“北约核共享机制应覆盖亚太”。
美国按照奥库斯协议,计划向澳大利亚出售的“弗吉尼亚”级核潜艇。
日本借“应对朝鲜威胁”之名,将防卫预算中的1.2万亿用于“核保护伞强化”。
韩国则与美国签署《延伸威慑战略磋商》,要求共享核作战情报。
中东方向上,在美国打击伊朗核设施后,多国正在重新评估核威慑的战略价值,加速拥核进程。
沙特以“防范伊朗威胁”为名,加速推进核计划,与巴基斯坦签署秘密核技术协议,获取离心机设计与核燃料循环技术。
土耳其埃尔多安政府则以“北约核共享机制不公”为由,重启核燃料循环研究,并寻求加入北约核保护伞。
这种核武扩大化的趋势,本质是将更多国家绑定在大国核博弈的战车上,既削弱了《不扩散核武器条约》的权威性,又刺激了地区国家的“核武装冲动”。
全球核控体系面临严峻考验。
美俄核博弈的升级,正在加剧核扩散的风险,对全球核控体系造成严重冲击。
由于美俄条约失效,核裁军陷入停滞。2024年,全球核弹头数量较2020年增长了2.3%。
和平利用核能则因伊朗“秘密铀浓缩”等技术流通,沦为“武器化跳板”。
国际原子能机构总干事格罗西坦言:“当前核监管体系已无法应对21世纪的挑战。”
当前,《不扩散核武器条约》的核不扩散、核裁军、和平利用核能“三大支柱”均遭重创,造成全球核控体系名存实亡。
种种迹象表明,一场“核躁动”正在世界各地上演。
面对明显上升的核风险,国际社会特别是拥核国家必须找到一条正确的出路,因为核战争的后果是任何一方都无法承受的……
文中图片源自网络永宝网
博星优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