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咖配资
编者按:
习近平总书记指出,实现党在新时代新征程的使命任务,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要有新担当新作为。南方杂志社、南方+党建频道平台特此推出《南粤先锋》专栏,讲述南粤党员故事,讲解党建知识,树立先锋形象,敬请垂注。
近日,中组部发布中国共产党党内统计公报,截至2024年12月31日,中国共产党党员总数为10027.1万名,现有基层组织525.0万个。104年来,中国共产党由58名党员的“星星之火”不断发展壮大,成为党员人数过亿的世界最大政党。大就要有大的样子,我们党绝不只是数量规模大,更要理想坚定、作风优良。奋进新时代,党员干部须继续走好群众路线,使党始终同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。
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,是党由小到大、由弱到强的制胜法宝。然而,部分党员干部却把群众路线走偏了,把“痕迹”当政绩,过度依赖文字、图片、视频“留痕”,走访群众则浮于表面、流于形式。留“迹”不留“心”,表面是形式主义顽疾,深层次则暴露出一些党员干部扭曲的政绩观和官僚主义积弊。党员干部须深刻认识到,党规模越大,越须警惕脱离群众的危险,留“痕迹”不如留“足迹”,评价党员干部政绩的标准,不是堆积如山的文件台账,而是让人民群众看得见、摸得着的实惠。党员干部要在深入群众中办实事、解难题,让改革发展成果惠及广大人民。
走好新时代群众路线,不是挂在墙上的口号,也不是写在报告里的空话,而是体现在党员干部双脚沾满泥土的深度、倾听民声民意的温度、解决急难愁盼的速度。必须建立以实绩为核心、以群众满意度为标尺的科学评价体系,精简台账报表等“痕迹”要求,考核评价少看“痕迹”、多看实绩,少翻台账、多看现场、多听民声,引导基层干部迈开双腿,弘扬“四下基层”优良传统。党员干部不妨学习近期广受好评的“蹭饭书记”董桂林,深入群众家里,和人民群众坐在一条板凳上,在“一餐一饭”的日常交流中听民声、察民情,在面对面、心贴心交流中密切党群、干群关系。
政声人去后,民意闲谈中。作为“亿”分之一,每位党员干部都须叩问自己“政绩为谁而树”?唯有树牢正确的政绩观,时刻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和坚定,主动腾出更多时间和精力,深入千家万户,用沾满泥土的“足迹”丈量民情大咖配资,以实实在在的“政绩”温暖民心,以优良作风凝聚人心,让“足迹”成为镌刻在群众心中的“印记”。
更多精彩内容:南粤先锋专栏>>>
【作者】黄启明
【供稿单位】佛山市禅城区委组织部
【栏目统筹】陈健鹏
【频道编辑】李卓华 林琳
【文字校对】杨明珠
【值班主编】蒋玉 刘树强
【文章来源】南方杂志党建频道
博星优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